行业信息
首页 > 新闻中心
综合施策创新推动 全面打造生态淮河安徽段
发布日期:2022年07月25日    浏览次数:4720
淮河流经安徽省境内418公里,自西向东流经5个市19个县,流域面积6.72万平方公里,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7.9%。近年来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河湖长制工作,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构建责任明确、协调有序、监管严格、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,推动河湖长制从“有名有责”到“有能有效”。

       淮河流经安徽省境内418公里,自西向东流经5个市19个县,流域面积6.72万平方公里,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7.9%。

近年来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河湖长制工作,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构建责任明确、协调有序、监管严格、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,推动河湖长制从“有名有责”到“有能有效”。

       2021年,蚌埠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因推进力度大、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。


加强组织领导,健全河湖管护体系

       安徽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河湖管理工作,省级总河长多次赴阜阳、蚌埠等地调研淮河,对淮河治理、河湖管理等工作提出要求。

      今年6月8日,省级总河长第六次会议要求,深入推进淮河流域治理,持续提升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。

      省、市、县河长办主任均高配为各级政府负责同志,加强对河湖长制的统筹协调。

      淮河流域2.7万名河长湖长每年巡河巡湖50万余次,发现并处置问题点位1万余处,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河湖保护治理难题。


强化示范引领,深入打造生态淮河

       安徽省政府出台了《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推进安徽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。

       在大别山区、沱湖流域已建成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,推广在全省建立以市级横向补偿为主、省级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。

       坚持把河湖长制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,先后对河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的10市9县(市、区)予以督查激励。

       安徽开展省幸福河湖示范建设,先后建成淮河流域省级幸福河湖52条,淮北市乾隆湖、蚌埠市涡河等5条(个)河湖被命名为淮河流域幸福河湖。蚌埠市投资140多亿元,启动实施集提高防洪能力、改善两岸交通、修复淮河生态、提升人居环境为一体的“靓淮河”工程,着力打造“相看两不厌,最美淮河岸”的生态绿轴、文化长廊、城市客厅和市民公园。


坚持问题导向,全力加强规范管理

       今年3月,省河长办召开河湖突出问题整改调度会议,推进27个河湖突出问题整改。6月8日,在省级总河长第六次会议上,现场播放河湖问题明查暗访视频,披露16个河湖突出问题。

       为加强暗访督查,安徽省河长办组织成员单位,每年开展两轮联合暗访,健全清单化、闭环式工作机制,着力抓好问题发现、整改、销号三个关键环节,实现整改闭环管理。针对水利部暗访督查发现的少数整治难度大的问题,发送督办单跟踪督查,确保各类问题按期见底清零。

      水利部2019—2021年暗访交办问题分别为359个、82个、17个,问题数量逐年减少。

      为进一步压实采砂管理属地责任,安徽组织沿淮各地及时公告采砂管理五个责任人名单。同时,召开淮河干流上、下段采砂联席会议,与河南、江苏开展边界水域非法采砂联防联治,2021年沿淮各地累计拆解取缔“三无”非法采砂船舶60艘,实现动态清零,淮河安徽段采砂管理秩序总体可控稳定向好。


创新工作机制,构建齐抓共管格局

       安徽全面推行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,设立县级以上河长湖长的377条(个)跨界河湖已建立联合河湖长制。

      全面建立省、市、县三级“河(湖)长+检察长”机制,充分发挥“生态检察官”作用,通过制发检察建议、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手段,依法严厉打击河湖违法行为。固镇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被水利部向全国推广,怀远县河湖管护做法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。

      在印发的《安徽省河湖长制工作省级考核办法》中,全省16个市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情况、265名市级河湖长和19个省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被纳入考核,进一步营造了比学赶超、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。


(吴晓珺   张九鼎)